想起小时候,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,不过那会的生活环境,并没有读书的条件,基本上除了学校发的课本,无任何的课外读物。小学时,每学期课本发下来的第一件事,就是看书中的每一篇文章,不过也并不是全翻,只看自己感兴趣的。生活中没有多余的书可以阅读,那会有看书的需求,但并没有买书的念头。想起小学时,偶然拿到同学的一本故事会和一本社会杂讲,都兴致勃勃地翻半天,甚至到现在都记忆犹新。 初中时这种现象有了明显地改变,学校里面有图书馆,学校外面有书店。图书馆可以拿钱办卡借书阅读;书店里你可以不买书,但是闲暇时间也可以宅在那里看书,基本上没有人管,可选的阅读书籍就非常多。不过那个时期在老师的熏陶下,一般看的都是各类世界名著,茶花女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、巴黎圣母院等等,不过当时也是追求于剧情,并没有深入思考。 当时偶然在图书馆借到一本关于社会奋斗的书,书名现在已经不记得了,只记得大致剧情是讲一个女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故事。以女大学生的视角讲售楼市场的环境,同时女大学生给人一种独立自主、积极向上、努力奋斗的正面印象,也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怕遇到问题,不断的坚持下去,初中时期的真的会因为一本书去改变自己,去努力奋斗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社会信息化的普及,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,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是越发的普遍,对于很多人,都是唾手可得的。但是电子游戏,各种网络小说也都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,此时不说我们读什么书,我们是否读书都是一个问题,闲暇时间可能想着看视频放松一会,刷社交软件看下
|